<acronym id="tog44"><label id="tog44"></label></acronym>
      <pre id="tog44"></pre>

      1. 供熱要聞 政務公開

        喜報!洛陽熱力登上央媒

        發布時間:2022-06-02      發布人:admin


        5月31日,工人日報第6版企業新聞欄目刊發了名為《用供熱溫度提高民生溫度——洛陽熱力:改革提質增效 打造更有溫度的服務》的文章,以兩千多字的篇幅闡述了我公司近年來改革發展的成果,振奮人心。全文如下:

         

        用供熱溫度提高民生溫度

        洛陽熱力:改革提質增效 打造更有溫度的服務

        記者 余嘉熙 

         

        在供熱行業不斷發展變革的情況下,洛陽熱力公司聚焦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一招”,通過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在技術應用創新和節能降耗領域率先“領跑”,服務圍繞用戶轉、供暖圍繞民生轉、技改圍繞職工轉、一切圍繞效益轉——機制一變,“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的聯合推動下,全面完成了熱源綠色清潔化改造,“按時供熱”模式向“按需供熱”轉變,效果顯現。
        “保障好老百姓溫暖過冬,看起來是個小目標,卻是供熱企業肩上的最大責任。”洛陽熱力公司總經理白志端說,集中供熱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之一,在完善城市功能、服務環保民生等方面作用不可替代,熱網延伸到哪里,溫暖就送到哪里。實踐證明,通過深化改革實現自我革新,讓干凈、便捷的清潔能源輸入全市千家萬戶,是實現助力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實現洛陽熱力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夏備戰  冬送暖

        “不了解供熱企業的市民,常說供熱四個月,休息八個月,非供熱期熱力公司都在干什么。”5月25日,在洛陽市瀍河區五四小區地下二層的熱力站,供熱管家楊偉斌正帶領著小組成員正在對換熱機組進行拆解清洗。他說,對供熱一線工人來說,工作沒有淡旺季之分。特別是非采暖季,只有對上個供熱季出現的問題、隱患進行排查整治,下個供熱季供暖才有安全保障。

        (地下熱力站中,供熱管家正在清洗換熱片

         

        “不養閑人、不養懶人。”很難想象,如今這樣的用人口號,來自成立于1985年的洛陽熱力公司。了解洛陽熱力的人都知道,當初主要利用洛陽熱電廠發電余熱,向澗西區個別科研院所、賓館、醫院等單位供熱,供熱面積不足7萬平米。
        作為事業單位,“混日子”也不會“丟飯碗”,干多干少沒差別,干好干壞一個樣,單位人浮于事現象嚴重……市場經濟潮讓洛陽熱力產生陣痛,企業經營困難重重。
        “鐵飯碗”保不住,“大鍋飯”也吃不上。生死存亡之際,2008年,在洛陽國資委的支持指導下,痛下決心改革的洛陽熱力改制成為混合所有制公司,國有資產占比38.59%,其他為職工全體持股,改革動真碰硬,讓“拉車扛活的人”有更大話語權。
        混改讓“能力決定位置、貢獻決定薪酬”成了常態,增強了一線職工對企業發展的信心,同時通過職工持股計劃,完善了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建立股權激勵、超額利潤分享等短中長期相結合的多元化激勵,吸引、留住企業所需的各類經營管理、技術創新人才和突出貢獻職工,人力資源這個核心要素被全面激活。
        “過去咋個供暖,主要聽公司和市里的,我們下面的人從不操心?,F在怎么滿足用戶需求,讓群眾方便滿意得到好評,自己收入也能增加,不少人心里都有盤算。”楊偉斌告訴記者,改革讓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勁頭更足了,大家收入和福利待遇都變好了。
        今年4月,洛陽熱力提前啟動了夏季維修、技改等工作,也被熱力工人稱作“冬病夏治”。由成立“消缺”專班下沉到一線工地;任務緊,他們就晝夜加班干;疫情防控要求嚴,他們分批輪番上陣。整個非供暖季,上至公司領導,下到一線員工,頂酷暑、迎風雨,下坑道、鉆管溝,臉曬黑了,手腳磨出了血泡,但沒有人嫌苦怕累,一切圍繞效益轉。

         

         

        小目標 大責任 

        供熱管道接進了家,家住洛陽瀍河唐寺門小區的張金標大爺臉上笑開了花:“多虧了洛陽熱力公司,能讓我們首付2000元就用上暖氣,冬天再也不怕冷了。
        張金標所在的小區位于老舊城區,離退休人員及老年人集中,以往家中取暖用先是燒蜂窩煤,有很大的安全隱患,也給環境污染防治帶來不小壓力。后來取暖改成了空調和天然氣取暖,價格高、效果差,而且其中,改造安裝費成為居民集中供熱路上的最大障礙。
        民生“小事”折射城市溫度。針對這一問題,從2018年6月開始,洛陽熱力公司對全市老舊小區、困難企業的入網任務,洛陽熱力公司主動擔責,超額完成,把經濟收入少、支付能力差的城市低收入者一并納入集中供熱體系,居民先用暖后交費。特別是對老舊居民區、保障房小區,優先提供分期支付安裝費的服務,用戶首付款降至每套住房2000元,余款按3—5年無息分期支付,對于特殊情況家庭,例如孤寡老人、特困職工群體,更可分10年分期支付剩余的安裝費。
        (老舊小區改造,讓更多的群眾用上熱)
         
        4年來,共有2萬余戶洛陽當地居民家庭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低首付加無息分期安裝供暖設施的惠民政策。這一舉措,大大減輕了居民安裝暖氣設施的經濟壓力,用供暖熱度提高了民生“溫度”。
        集中供熱工程,一頭牽著群眾溫暖過冬,一頭連著藍天綠水。作為旅游城市,洛陽市近年來全力開展大氣污染攻堅戰,清潔供熱更是成為“必答題”。
         
        (引熱入洛工程的建設投運解決了熱源不足的問題)

        (供熱管網建設讓城市管網互聯互通)

         

        如何在提高供熱質量的同時,努力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洛陽熱力公司制定了由“市區燃煤供熱”向“長輸管線引熱入市”轉變的發展戰略,先后關停了4座自備熱源廠,又投資近20億先后實施偃師引熱入洛、孟津引熱入洛、新安縣引熱入洛等工程,完成了配套管網的更新改造,實現了供熱范圍內熱源100%清潔化,供熱面積也突破5000萬平方米,洛陽人均供熱面積、水、電、熱耗始終位居全省前列,成為國內供熱企業“能效領跑者”。

        (洛陽熱力供熱面積突破5000萬)

         

        少跑腿 多服務

        “洛陽冬天有些冷,取暖是大事。之前,冬天遇到熱力問題自己跑,如今足不出戶就能解決。”82歲的李建設,過去對供暖的要求是“到時候就有”,如今變成了“好不好用”,幸福感很強。
        李建設提到的“幸福感”,和洛陽熱力公司推出的“智能化運行、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輸配、智能化服務”密不可分。
        隨著供熱面積的擴大、服務用戶數量的日益增加,洛陽熱力公司在改革中眼睛向內、挖潛提效,以技術和用戶為先導,向供熱技術要“精細度”,向供熱用戶要“滿意度”,運用新技術推進智慧供熱建設,以“洛熱計量管家”軟件APP服務平臺為發力點,實現了熱力站遠程監控和無人值守、分戶計量用戶數據分析與共享、自動記錄與派單的客服系統、用戶在線繳費等全方位服務,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凸顯。

        (便捷的智慧供熱平臺的搭建獲得的用戶更多的滿意度)

         

        “現在采暖很方便快捷,用了多少明明白白,很實惠。”家住洛陽西工區上陽宮小區的王女士表示,現在冬天家里只開客廳里的暖氣。不是圖省錢,由于自身高血壓,不習慣室內溫度太高,于是關掉了臥室的供熱閥門,“僅這一項,每年的供熱費省掉近一半。”
        改革賦能添生機,洛陽本地居民感受深刻。值得一提的是,洛陽熱力通過踐行“我為用戶辦實事”主題活動,從“推進管理融合、優化工作流程、提升辦事效率”等方面著手,積極探索建立配套項目“零跑腿”服務機制,不斷優化流程,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精準服務民生的點睛之筆。在洛陽,需要供暖的群眾通過微信等新媒體,手指一點,就可以實現供暖服務“一站式”解決,零跑腿或者少跑腿,“掌上辦”更是為用戶帶來了“暖上加暖”的供暖服務。

        (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讓供熱服務更加貼近民心)

         

        一系列改革舉措同向發力,讓洛陽熱力在全市基本民生領域的有效供給更加充足,智慧熱網建設越鋪越大,不僅暖了民心,還美了環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洛陽公司實現了612個熱力站遠程控制無人值守,20余萬塊戶表以及40余萬用戶的在線管理,按照“熱源多元化、管網一體化、調峰科學化、終端計量化”的目標,扎實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建設,有效提高供熱質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用戶滿意率每年都保持在97%以上。
        丁香五月综合缴情综合网
            <acronym id="tog44"><label id="tog44"></label></acronym>
            <pre id="tog44"></pre>